一、气相色谱原理与液化气分析适配性
气相色谱通过两相(固定相与流动相)分配实现组分分离
在液化气分析中,载气(如氢气)推动样品通过色谱柱,不同组分因与固定相作用差异而分离,最终由检测器(如TCD、FID)定量
针对LPG易挥发特性,部分仪器采用“低温恒压取样模块”(-10℃恒温、0.8MPa稳压),将分析误差从±1.2%降至±0.5%
二、核心组件与技术创新
色谱柱系统
专用组合柱:如2m Porapak Q预柱(去除C5+重组分)与50m Al₂O₃毛细管柱(分离C3-C4烃类),可在4分钟内完成11种组分分析
硫检测升级:集成硫化学发光检测器(SCD),实现0.1ppm-100ppm硫分检测,解决传统FPD灵敏度不足问题
检测技术融合
红外光谱:用于二甲醚(DME)掺混检测(精度0.1%)及水分(ppb级)分析
拉曼光谱:快速筛查烯烃含量(10秒内),与色谱联用缩短整体分析周期至3分钟
三、关键性能指标与行业标准
检测范围:覆盖C5以下气态烃、二甲醚等12种组分,浓度精度100ppm至50%
重复性:丁烷组分≤0.2%,丙烷检测限达50μmol/mol
合规性:符合GB 10410.3-89、SH/T 0230-92等标准,支持车用LPG站点移动检测(功耗45W)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质量管控:识别非法掺混(如DME超标)、硫分及残液堆积问题
安全防护:预防灶具回火、减压阀堵塞等隐患
通过多技术融合与针对性优化,现代液化气分析仪已实现高效、精准的现场检测,成为燃气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。